新聞報導,一位老婦人照顧重度身心障礙兒超過半個世紀,最終在身心俱疲下親手結束孩子生命的案件,震撼全台。
這起悲劇不只是新聞事件,而是一面鏡子,讓我們看見照護者長年的無助與絕望,也讓社會重新面對一個長期被忽視的問題:當生命沒有生活品質、當照護者在無盡責任中逐漸耗乾,國家能否提供更有尊嚴、更人性的選擇?
我長期關注高齡政策與長照議題,也曾公開撰文支持臺灣推動安樂死立法。我始終相信,一個文明社會,應讓每個人在生命最後的階段,不必只剩下痛苦、煎熬與無奈的等待;照護者也不應被迫承擔超越人類極限的壓力,甚至走向法律邊緣與道德深淵的極端決定。「善終」不該是禁忌,而是一項最基本的權利,一種對生命的尊重。
然而,多年來安樂死或協助善終議題無法順利推進,並不是因為人民反對。事實上,多項民調顯示支持度始終偏高。真正的癥結在於來自多方領域的複雜牽制:法律界擔心制度設計若不夠周延,恐使弱勢族群遭誤用;倫理界持續討論人是否有權決定生命的終點;部分宗教團體以信仰堅定反對;醫界憂慮執行者面臨巨大的心理與法律風險;政治人物更因議題敏感,害怕遭到誤解而裹足不前。
但正因為這些疑慮存在,更提醒我們必須面對,而不是逃避。立法不是為了讓離開變得容易,而是要確保「選擇」真正掌握在病患本人手中。這意味著制度必須周延、透明、安全,透過嚴格的醫療評估、心理諮商、獨立審查機制,以及排除經濟壓力與家庭因素的介入,保障每一次的選擇都清楚、理性、無迫不得已。
這起悲劇,是給臺灣社會的一記警鐘。這不是加害,而是求助無門下的極端反應;不是個案,而是長照制度仍不足以承接現實沉重的一面。若國家能早一步提供協助善終制度,或許這位母親的人生不必如此孤單,也不需背負無法承受的抉擇。
我相信,社會的分歧不該成為止步不前的理由,反而應促使我們更成熟地展開公共討論。高齡化浪潮已經席捲而來,我們不能再以沉默、恐懼或政治顧忌面對生命最後的問題。我們需要更多理解、更多同理,去看見每一位病患與照護者的痛苦,並用制度替他們減輕負擔。
生命值得被尊重,而尊重生命,也包含尊重選擇。現在正是臺灣重新啟動討論的時刻,不再讓下一個家庭在無望中迎來悲劇。如果制度設計完善、程序透明、判定嚴謹,安樂死不會變成濫權,而會成為臺灣邁向更文明、更有溫度社會的重要一步。
我會持續為此發聲,為每一個渴望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的人努力。希望臺灣有一天,不再讓愛變成無力,不再讓照護者在絕望中做出無法承受的選擇。
生活品質的提升,從一瓶好水開始。 攝影/薛兆基
薛兆基建議市政府將蓮池潭打造成一座高雄市最大的滯洪池,讓蓮池潭成為豪雨來襲時的「吸水海綿」,免除左營...
蘇修賢認為,不管碰到任何問題、挫折,我們都要勇於面對,用最快的速度來改變自己及想法,清楚知道怎樣面對...
1994年5月29日,康惟壤參加反核四運動,擔任副總指揮工作。
童錦茂的作品充滿了創意和想像力,讓人無法忽視他在藝文領域的獨特魅力。 攝影/蘇士雅
謝天謝地更感謝自己的父母,善良誠信的林高麗娟董事長一手打造的水世界,延伸「關懷弱勢、造福鄉里」的善行...
高雄意誠堂關帝廟主委洪榮豊表示,今年首度舉辦國際扶鸞文化大會,採取公開方式,並按照道教禮俗科儀,獻香...
朱育輝不僅站在客戶立場向公司爭取權益,還主動扮演福爾摩斯協助跡證採蒐,「我父親以前的觀念就是認為保險...
南主角社長薛兆基表示,用社會福利的角度來看待老人的需求與價值,是一種落伍的觀念;樂齡的新世界,正要以...
左營蓮池潭觀光不能只靠一年幾天的萬年季,或偶一為之燈會加持!事實證明蓮池潭風景區是高雄市夜間觀光的瑰...
南主角廿年磨一劍,千錘百鍊的堅毅,以一持萬的觀點,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,繼續未完的志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