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【 千錘百鍊的堅持 以一持萬的觀點】
文/ 蘇士雅

翻轉人生 廖美惠的米食創新之路

文章發布 2025-05-27
廖美惠的人生如浪潮起伏,卻始終以誠信為舵、德行為帆,在創業路上屢見貴人相助與神蹟相隨。 攝影/薛兆基


蒸荐康國際餐飲有限公司創始人廖美惠專訪


蒸荐康國際餐飲有限公司創始人廖美惠,以堅韌和創新三度浴火重生,締造屬於自己的奇蹟人生。以米食為核心的蒸荐康,就位於高雄市岡山區白米路上,命運般的巧合讓這條「白米」路,再次見證她的逆轉人生。


廖美惠婚前在家中從未觸碰過鍋碗瓢盆,國際商專觀光科畢業後在圓山飯店工作,每天接觸的大多是社會中高階人士,結果她嫁給一位工作之餘在廟裡扶鸞寫勸世經文的文乩,跌破所有人的眼鏡。


外界用物質與地位定義身分,而她看重人與人間的靈魂頻率。婚後,她毅然辭職與丈夫共創五金貿易。他們的事業做得有聲有色,短短兩三年內累積了豐厚的財富,然而,一場失敗的投資讓家庭瞬間傾覆,還背上了巨債。


沒有資金運轉,五金生意難以為繼,為了每天能有現金收入,喜歡吃肉圓的廖美惠唯一的想法就是擺攤賣手工肉圓。丈夫長期擔任神明代言人,舉止之間自然帶著威儀與矜持,一時之間很難放下身段適應擺攤生活,夫妻兩人在價值觀和面對生活的腳步開始有了分歧。


小攤生意就在兩人反覆的拉扯與妥協間,一天天撐了下來。幾年後,憑藉優質的原料和美味的口感,肉圓攤聲名遠播,為了因應市場需求,丈夫萌發量產的想法,這個起心動念,成為自動化與加盟體系的起點。


很多人跌一次跤,就失去重新站起的能力,廖美惠卻經過三次重擊都能強勢再起。32歲,先進產業投資失敗,靠肉圓加盟重新開始。45歲,開創火鍋品牌「三味賓士鍋」,兩年內慘賠兩千萬,被迫收攤。第三次考驗則是2024年,購地蓋新廠,碰上疫情與通膨,預算飆漲,資金周轉一度陷入絕境。


在萬念俱灰下,她帶著家人一起拜求神明。隔日,遲遲未批的銀行貸款突然獲准,讓她驚險度過倒閉危機。


從實驗室的意外到餐桌上的驚喜!「米糆條」不僅完美融合傳統臺式風味,更創新推出南洋叻沙等異國選擇,成為橫掃市場的米食新革命。 照片/蒸荐康提供
顛覆傳統!廖美惠大膽以米取代麵粉,打造出令人驚豔的米蛋捲。多層次的口感與創新風味,讓嚐過的人都直呼:比傳統蛋捲更香、更酥脆! 照片/蒸荐康提供


米,不僅是主食,更承載著土地、文化深刻的記憶。有些人會質疑,以米做肉圓能有多少成就?但廖美惠追求的,是讓產品擁有靈魂,每口食物都是土地的連結。


蒸荐康不僅主打肉圓,還積極開發米糆條、米蛋捲等創新產品。她認為創新不是口號,而是真實回應現實的問題。米糆條的誕生,源於開發腸粉自動化失敗,在反覆嘗試中意外創造出口感獨特的新米食品。為完善品牌結構,蒸荐康更將蛋捲原料由麵粉改為米,歷經無數次測試終於打造出全米蛋捲,兼顧美味與營養。


一次偶然的相遇,讓熱情誠懇的廖美惠結識了國際知名的「世界廚王」游國誠,並在其引薦下,認識了馬來西亞國王御廚黃明福。幾位理念相投、重視飲食文化的性情中人一見如故,從惺惺相惜的友誼進一步成為事業夥伴。


在這群國際名廚的啟發下,廖美惠華麗轉身,成功將臺灣本土品牌推向國際,化身跨國米食文化的推廣者。她創立的「蒸荐康」遠赴馬來西亞取經,將南洋風味的叻沙椰漿融入米糆條,完美詮釋飲食文化的交融,更為臺馬兩地搭起美食橋樑。這份創新與熱忱,使廖美惠獲馬來西亞柔佛州旅遊局青睞,受邀擔任「駐臺美食與旅遊大使」,成為促進兩地交流的重要推手。


觀察到許多孩子對食物來源幾乎一無所知,對於米粒如何從田間收成到達餐桌沒有任何概念,蒸荐康因而將「食農教育」視為公司社會責任的一部分。自封「肉圓姐姐」的廖美惠,憑藉不斷創新的米食推廣方式,引領大家認識稻米及農業的價值,也希望將珍惜食物的觀念深耕於生活之中。


廖美惠對自己多次翻轉人生的經歷,感恩神明的指引與護佑。但在旁人眼中,更能看到她堅持善念、講究信義、不輕言放棄的信念。正如丘吉爾的名言:「成功並不是最終的,失敗並不是致命的,重要的是繼續前進的勇氣。」這份勇氣,正是廖美惠傳奇人生的最佳註解。


「蒸荐康」將南洋風味的叻沙椰漿融入米糆條,串起臺灣與馬來西亞的美食交流。此創新風味讓創辦人廖美惠獲馬來西亞柔佛州旅遊局聘為「駐臺美食與旅遊大使」。  照片/蒸荐康提供

熱門文章

心靈港灣

水乃天上財 莫聚之而富

生活品質的提升,從一瓶好水開始。  攝影/薛兆基

南方觀點

打造蓮池潭成最大天然「吸水海綿」

薛兆基建議市政府將蓮池潭打造成一座高雄市最大的滯洪池,讓蓮池潭成為豪雨來襲時的「吸水海綿」,免除左營...

焦點人物

只做自己 全力以赴

蘇修賢認為,不管碰到任何問題、挫折,我們都要勇於面對,用最快的速度來改變自己及想法,清楚知道怎樣面對...

關鍵評論

認真做、甘願受,草根社會運動者─康惟壤

1994年5月29日,康惟壤參加反核四運動,擔任副總指揮工作。

焦點人物

家喻戶曉 神來之筆

童錦茂的作品充滿了創意和想像力,讓人無法忽視他在藝文領域的獨特魅力。 攝影/蘇士雅

焦點人物

千山萬水 在水一方

謝天謝地更感謝自己的父母,善良誠信的林高麗娟董事長一手打造的水世界,延伸「關懷弱勢、造福鄉里」的善行...

專題報導

教化濟世 神明代言

高雄意誠堂關帝廟主委洪榮豊表示,今年首度舉辦國際扶鸞文化大會,採取公開方式,並按照道教禮俗科儀,獻香...

焦點人物

逆境人生 強勢逆襲

朱育輝不僅站在客戶立場向公司爭取權益,還主動扮演福爾摩斯協助跡證採蒐,「我父親以前的觀念就是認為保險...

南方觀點

南主角呼籲成立老人局

南主角社長薛兆基表示,用社會福利的角度來看待老人的需求與價值,是一種落伍的觀念;樂齡的新世界,正要以...

關鍵評論

蓮池潭 世界級的夜間觀光勝地

左營蓮池潭觀光不能只靠一年幾天的萬年季,或偶一為之燈會加持!事實證明蓮池潭風景區是高雄市夜間觀光的瑰...

南方觀點

復古價值、全新視野

南主角廿年磨一劍,千錘百鍊的堅毅,以一持萬的觀點,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,繼續未完的志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