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湖休閒農場負責人 吳侃薔專訪
一條百米長的廊道,訴說著兩百年的歷史。這裡講述的不僅是龍眼樹的故事,更是人與人之間的故事。風吹過山谷,古樹依然枝繁葉茂,果香隨風而來,彷彿凝結著歲月的溫度與人情。
在臺南東山,放眼可見層層山巒與蜿蜒小徑。這片土地曾歷經動盪與貧困,先民以互助合作的「放伴」精神開墾山林、共享資源。這種信任與共榮的文化,也成為第六代傳人吳侃薔今日的信念,他希望用「放伴」的精神,重新串起農業、旅遊與人心的連結。
吳侃薔的家族世代務農,以龍眼與柴燒桂圓為業。1980年代,父親順應農村轉型政策,興建木屋民宿,創立「仙湖休閒農場」,讓家族從傳統農業邁向休閒產業的新時代。那時的吳侃薔才國小,卻從父親的轉變中看見了家鄉的可能性。
長大後,他在課餘跟著長輩上山,聽他們說起地方歷史與生活故事,第一次感受到土地不只是背景,而是有靈魂、有脈絡的存在。那份早期的傾聽,成為他日後推動「文化導向的休閒農業」的起點。
退伍後,他回到東山接手農場。父親長年以經驗經營,重視穩健;他則想引入品牌概念與管理制度,兩代之間的理念衝突在所難免。幾番磨合後,他決定讓父親繼續掌管熟悉的生產端,自己專注於規劃行銷與創新。「讓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全權負責,這其實也是一種放手的學習。」凡事要求完美的他有了如此領悟。
如今的仙湖休閒農場成為旅宿、山菜料理、咖啡、農事體驗與文化導覽兼具的複合型空間。表面上,它是一個旅遊據點,但在吳侃薔心裡,它更像一所農業文化學校,讓旅客了解農產品背後的故事,從而支持地方農業。他常說:「旅遊的真正價值,是為農業服務。」
走進農場,一條名為「迎美述」的廊道,串起九個意象詞:「迎山、入林、起灶、伴雲、耕煙、隨風、席月、益智、歸真」。每一個字,都對應著農村生活的節奏,也讓遊客在短短幾分鐘內,與土地的精神產生共鳴。
他以「焙灶寮」的生活概念設計旅宿,房間外有木棧陽臺,能遠眺山巒。這樣的空間設計,讓人重新體驗早期農家的簡樸與自然共處,感受那份與天地共息的平靜。
近年,吳侃薔更投入「實驗農地計畫」,以一公頃農地測試更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,並以數據驗證農業產值。他認為,唯有用實證與成果,才能吸引青年返鄉。「年輕人需要看到可行的未來,而不是口號。」他說。
實驗農地結合龍眼、咖啡與蜂蜜,讓植物與生態互補,並嘗試以科技降低勞力依賴。他甚至與廠商合作研發自動剝龍眼肉的機器,將繁瑣工序轉化為可持續的產業鏈。面對ai的發展,吳侃薔抱持著開放態度,認為各種路徑都值得嘗試,也都可以並行發展,或許未來也可能利用科技把傳統的這個參數給記下來,用科技去模擬,烘焙出同樣風味的桂圓。
東山的桂圓因柴燒而生出獨特香氣。低溫慢焙六天五夜,龍眼肉轉化成果糖與葡萄糖,產生膠感與淡淡木香。這份滋味,正是土地與時間共同創造的禮物。
「美景到處都有,但能打動人心的,是文化與情感。」吳侃薔說。他常看到遊客在聽完桂圓故事後流下眼淚,那不是單純的感動,而是被這片土地喚醒的記憶。
在山的懷抱裡,仙湖休閒農場不只是一個旅遊景點,而是一場生活的實驗;讓旅遊重新回到土地,讓農業重新回到人心。
生活品質的提升,從一瓶好水開始。 攝影/薛兆基
薛兆基建議市政府將蓮池潭打造成一座高雄市最大的滯洪池,讓蓮池潭成為豪雨來襲時的「吸水海綿」,免除左營...
蘇修賢認為,不管碰到任何問題、挫折,我們都要勇於面對,用最快的速度來改變自己及想法,清楚知道怎樣面對...
1994年5月29日,康惟壤參加反核四運動,擔任副總指揮工作。
童錦茂的作品充滿了創意和想像力,讓人無法忽視他在藝文領域的獨特魅力。 攝影/蘇士雅
謝天謝地更感謝自己的父母,善良誠信的林高麗娟董事長一手打造的水世界,延伸「關懷弱勢、造福鄉里」的善行...
高雄意誠堂關帝廟主委洪榮豊表示,今年首度舉辦國際扶鸞文化大會,採取公開方式,並按照道教禮俗科儀,獻香...
朱育輝不僅站在客戶立場向公司爭取權益,還主動扮演福爾摩斯協助跡證採蒐,「我父親以前的觀念就是認為保險...
南主角社長薛兆基表示,用社會福利的角度來看待老人的需求與價值,是一種落伍的觀念;樂齡的新世界,正要以...
左營蓮池潭觀光不能只靠一年幾天的萬年季,或偶一為之燈會加持!事實證明蓮池潭風景區是高雄市夜間觀光的瑰...
南主角廿年磨一劍,千錘百鍊的堅毅,以一持萬的觀點,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,繼續未完的志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