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【 千錘百鍊的堅持 以一持萬的觀點】
文/ 周奕妏

零門檻吉卜力 藝術之死?

文章發布 2025-05-20
筆者以ChatGPT 4o模型參考實際照片所生成的圖像。

只要一分鐘,在手機上跟ChatGPT聊聊天就能生成出自己的「吉卜力風格」圖像,你試過了嗎?改版後的AI生圖在社群媒體上竄紅,同時也引發不小爭議。有人認為AI「偷走」藝術家的心血結晶,是對智慧財產權的侵犯。也有人覺得這就像照相濾鏡自娛娛人、無傷大雅。


這場爭論背後,恰恰反映了我們正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藝術與科技交會的時代。究竟AI繪圖是藝術的威脅、還是突破?


當人們說「這很像吉卜力風格」時,指的到底是什麼?


它或許融合了日本漫畫傳統、導演個人風格(如宮崎駿和高畑勳)、日本戰後文化,以及當時的動畫製作技術等多種要素,而非僅由於「產自吉卜力工作室」。此外,所謂的「吉卜力風格」也並非一成不變。從1900年代的《風之谷》、《天空之城》到2000年代的《霍爾的移動城堡》、《崖上的波妞》等,仔細觀察便能發現細節差異。


這就像是一道料理,由許多不同的食材和調味料組成,而不是單一不變的;食材的產地、烹飪的器具、廚師的偏好等,都會影響料理的呈現。也因此,《著作權法》第10-1條明示,法律保護的是具體表達的「作品本身」,而非抽象概念或操作方法呈現的「風格」。1


左《風之谷》、右《霍爾的移動城堡》劇照,取自吉卜力工作室公開影像:https://www.ghibli.jp/info/013772


學習還是瓢竊?


另一個爭議點來自於,AI未經授權學習他人作品是否合理?藝術家養成之中,學習前人作品是必不可少的過程;文藝復興時期的師徒制傳統、或是中國和日本的藝術傳統中,「臨摹」更是基本功。既然人可以模仿、為何AI不行?問題或許就在於「時間」與「規模」的差距:


1. 時間的差距:人類藝術家需要動輒需要十幾年以上的訓練,待自己的風格發展成熟時,被模仿的對象可能已經是上一代以前的大師了。而AI只需幾秒鐘就能模仿任何風格,這種時間壓縮讓人感到不適。


2. 規模的差異:一個學生臨摹幾張名作與AI分析數百萬張圖片是很不同的。這就像一個人去美術館參觀後拍幾張照片記錄靈感,跟直接下載整個美術館典藏的數據庫相比,性質大不相同。


「藝術已死」?


1839年,當攝影技術被發明時,據傳法國畫家德拉羅什(Paul Delaroche)曾宣稱:「從今天起,繪畫已死。」因為相機能輕鬆記錄真實影像,而畫家辛苦創作的寫實畫作似乎變得多餘。但事實是,攝影沒有「殺死」繪畫,反而解放了畫家,使其不再需要專注於複製現實,而可以探索更多表達方式,這才有了後來的印象派、表現主義等新的藝術流派。


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1960年代,印刷技術的普及為安迪沃荷(Andy Warhol)的普普藝術掀開篇章。當時被認為是「粗製濫造」、「不是真藝術」的印刷複製品,今日已成為拍賣場上數百萬美元、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藝術之一。2 


1990年代初Photoshop等電腦繪圖軟體問世時,傳統畫家也曾抨擊電腦繪圖「缺乏靈魂」、擔憂藝術變得「太容易」,但現在數位創作已是成為主流,即便是吉卜力工作室也採用數位技術來輔助動畫製作。


此外,電影也曾被視為純粹的娛樂或技術展示,不被藝術圈接納,直到「新浪潮(La Nouvelle Vague)」的崛起。甚至「只是消遣」用的電子遊戲,也在2012年,因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正式收藏了《俄羅斯方塊》等遊戲,承認了其藝術價值。 3


回顧近兩百年的歷史,每一次的技術革新都沒有毀滅藝術,而是擴展了藝術的邊界,創造出全新的表達方式。



俄羅斯方塊遊戲畫面(Alexey Pajitnov. Tetris. 1984. Video game software.)(圖像來源https://www.moma.org/magazine/articles/798)


藝術的再進化


一件被認可為藝術的創作,通常應至少能展現「創作者的獨特觀點」與「技術上的精湛掌握」;當然,對於文化脈絡的理解和回應也是被期待的。但AI生成的圖像,並不會因為個人經歷而有特別感受,也不會理解文化的深層含義,確實缺少人類創作的部分特質。


但另一方面,AI也能被視為一種新的創作工具,就好比相機之於攝影師、電繪筆之於畫家般,關鍵在於「人」如何使用這個工具。2022年,Jason Alle以AI生成工具Midjourney產製的作品〈Theatre D'opera Spatial〉,贏得了科羅拉多州的藝術比賽獎項。他主張自己花了數百小時調整參數,和用畫筆創作沒有本質區別。但他為作品申請著作權保護時,卻遭到美國版權局審查委員會拒絕,主要理由為這件作品是「機械」創作,而非展現「人性」的原創。這種矛盾正反映了當代社會對「什麼是藝術」認知的混亂。 4


Jason M. Allen(2022)Theatre D'opera Spatial.(圖片來源: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 File:Théâtre_D’opéra_Spatial.png)

面對AI的飛躍發展,與其徒勞地試圖阻擋這股浪潮,不如積極思考如何與之共存。就像電影導演不需親自操作每台攝影機,未來的「藝術家」可能也不再是單純的「製作者」,而更像是「視覺指導」或「設計者」。此外,AI雖可以學習既有風格,但它尚未有原創的文化體驗和情感,人類的生命經驗在目前仍然是無法被複製的。


我們該何去何從


技術發展的洪流無法逆轉,但就像汽車的發明並未使人類停止跑步,AI繪圖的普及也不會消滅人類的創造力,而是可能開闢出新的方向。這不只是一場關於著作權的爭論,更是關於人類創造力如何與科技共舞的問題。


因此,在這個充斥AI生成內容的時代,藝術教育比以往更加重要。當人人都能生成精美圖像時,懂得辨別深度與膚淺、創新或模仿的能力變得更為珍貴。不只是吉卜力,AI幾乎可以模仿任何已知風格,但無法體會宮崎駿作品中對環保、和平的關懷。認識作品欲傳達的情感與文化,才能真正欣賞藝術的豐富內涵,而不流於形式的批判。


面對AI的挑戰,藝術很可能再次蛻變,走向現在還無法想像的方向。如同繪畫早已不再僅以「寫實度」作為唯一價值,我們也能期待,新的審美或評價標準的形成,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人們會逐步釐清,什麼樣的AI創作能夠被視為「藝術」,又該如何與人類創作區分與對話。


--
2.李沅洳(2023),安迪.沃荷,拍賣會上的不朽傳奇。典藏ARTouch.com。
3.Antonelli and Galloway(2022),When Video Games Came to the Museum. MoMA Magazine. https://www.moma.org/magazine/articles/798

您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

熱門文章

心靈港灣

顏蘭權的大夢與大愛

顏蘭權拍的紀錄片不多,但每每引出社會很高的共鳴和討論;紀錄片需要有自己的生命力去做更多的詮釋,顏蘭權...

南方觀點

打造蓮池潭成最大天然「吸水海綿」

薛兆基建議市政府將蓮池潭打造成一座高雄市最大的滯洪池,讓蓮池潭成為豪雨來襲時的「吸水海綿」,免除左營...

焦點人物

只做自己 全力以赴

蘇修賢認為,不管碰到任何問題、挫折,我們都要勇於面對,用最快的速度來改變自己及想法,清楚知道怎樣面對...

關鍵評論

認真做、甘願受,草根社會運動者─康惟壤

1994年5月29日,康惟壤參加反核四運動,擔任副總指揮工作。

焦點人物

家喻戶曉 神來之筆

童錦茂的作品充滿了創意和想像力,讓人無法忽視他在藝文領域的獨特魅力。 攝影/蘇士雅

焦點人物

千山萬水 在水一方

謝天謝地更感謝自己的父母,善良誠信的林高麗娟董事長一手打造的水世界,延伸「關懷弱勢、造福鄉里」的善行...

專題報導

教化濟世 神明代言

高雄意誠堂關帝廟主委洪榮豊表示,今年首度舉辦國際扶鸞文化大會,採取公開方式,並按照道教禮俗科儀,獻香...

焦點人物

逆境人生 強勢逆襲

朱育輝不僅站在客戶立場向公司爭取權益,還主動扮演福爾摩斯協助跡證採蒐,「我父親以前的觀念就是認為保險...

南方觀點

南主角呼籲成立老人局

南主角社長薛兆基表示,用社會福利的角度來看待老人的需求與價值,是一種落伍的觀念;樂齡的新世界,正要以...

關鍵評論

蓮池潭 世界級的夜間觀光勝地

左營蓮池潭觀光不能只靠一年幾天的萬年季,或偶一為之燈會加持!事實證明蓮池潭風景區是高雄市夜間觀光的瑰...

南方觀點

復古價值、全新視野

南主角廿年磨一劍,千錘百鍊的堅毅,以一持萬的觀點,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,繼續未完的志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