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來政權,從台灣沿海地區次第向平原、丘陵到山地推進,歷經荷蘭、明鄭、大清到日本時期,費時近300年才算勉強完成統治。漢人入台,首當其衝就是沿海及平原的平埔族人!從明鄭到大清末年,約兩百多年時間,漢人人口數從幾萬成長到兩百萬人左右。詭異的是,將近十來萬的台灣平埔族人口數,竟然只有個位數地增加!試問,平埔族的出生人口都跑到哪裡去了?
從荷蘭時期就開始向平埔族各社徵收「人口稅」,對於漢人則是徵收「土地稅」;明鄭、大清時期基本上都是沿用這樣的稅制。個人大膽假設,因為平埔族各社必須依照人口數來繳稅,導致平埔族不願為新生兒報戶口,或者乾脆隨著父母親「漢化」登記為漢人,藉此來逃避日益增加的人口稅。要他們放棄自己平埔族或原住民的身分,豈是件容易的事?大清時期的「漢化」政策,可是一套繁複的社會工程,一推一拉地操作瓦解平埔族部落,導致如今僅能殘存於山地邊緣。
統治者首先是畫出原、漢生活領域的界線,稱為「番界」。一整排高約一公尺、寬約兩公尺的土夯牆,上面鋪上一排紅磚的「土牛紅線」,將原、漢生活領域強制性區隔出來。土牛紅線內為漢人的生活領域,原本世居在此的平埔族人,除非漢化為客家人或閩南人,才能持續擁有自己的家產。不願意接受漢化者,便只能咬著牙遷去土牛紅線外的番界,與更為剽悍的山地原住民冒險混居、爭奪土地,在漢人與山地部落的夾縫中生存。
為了避免平白失去世代賴以維生的土地,更多的平埔族人無奈只好拋棄身分歸化為漢人,遵守漢人社會規範;意外地,母系傳承的土地就這樣順理成章轉移到漢人男性的手裡。土地繼承和身分確認可不是一個簡單的轉換,而是一個頗為縝密的社會建構,先是逼迫選擇歸化為漢人,其次全面放棄原住民生活文化習俗,遵循漢人社會文化生活規範;為此,還專門設置漢文化、語言、文字的教育場域,如學堂、敬字亭。
最厲害應屬建構一本無懈可擊、神聖的族譜,由帶領漢化的「官員」或「頭家」賜姓,並協助建構一個無縫接軌的「來台祖」,保證可銜接在中國原鄉的祖先。如此一來,所有接受漢化的平埔族人,瞬間便擁有漢人身分,保證後代可名正言順的成為漢人,參加科舉求取功名或任公職。這樣經過幾代人興替傳承下來,別說外人難辨真假,恐怕連自己都「忘了我是誰」了。是故,那些報上祖堂堂號,畢恭畢敬請出族譜,證明自己是純漢人血統、中原客家後代的,誰曾想過「族譜」有可能是這樣被製造出來的!
歷史上單一民族一統天下的帝國思維,霸權慾念一直是人類戰禍的根源,也是帝王拿來荼毒生命最莫名其妙的藉口。生活在台灣的我們,何必緊緊擁抱虛假的「漢人」身分不放,讓「文化殖民者」的陰魂迄今依然糾纏不休。畢竟,「台灣人」才是我們共同的血緣、亙古以來的文化基因,更別說都是喝台灣水、吃台灣米長大的台灣人,從祖先選擇「入台」的那一刻,便是如此。
顏蘭權拍的紀錄片不多,但每每引出社會很高的共鳴和討論;紀錄片需要有自己的生命力去做更多的詮釋,顏蘭權...
薛兆基建議市政府將蓮池潭打造成一座高雄市最大的滯洪池,讓蓮池潭成為豪雨來襲時的「吸水海綿」,免除左營...
蘇修賢認為,不管碰到任何問題、挫折,我們都要勇於面對,用最快的速度來改變自己及想法,清楚知道怎樣面對...
1994年5月29日,康惟壤參加反核四運動,擔任副總指揮工作。
童錦茂的作品充滿了創意和想像力,讓人無法忽視他在藝文領域的獨特魅力。 攝影/蘇士雅
謝天謝地更感謝自己的父母,善良誠信的林高麗娟董事長一手打造的水世界,延伸「關懷弱勢、造福鄉里」的善行...
高雄意誠堂關帝廟主委洪榮豊表示,今年首度舉辦國際扶鸞文化大會,採取公開方式,並按照道教禮俗科儀,獻香...
朱育輝不僅站在客戶立場向公司爭取權益,還主動扮演福爾摩斯協助跡證採蒐,「我父親以前的觀念就是認為保險...
南主角社長薛兆基表示,用社會福利的角度來看待老人的需求與價值,是一種落伍的觀念;樂齡的新世界,正要以...
左營蓮池潭觀光不能只靠一年幾天的萬年季,或偶一為之燈會加持!事實證明蓮池潭風景區是高雄市夜間觀光的瑰...
南主角廿年磨一劍,千錘百鍊的堅毅,以一持萬的觀點,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,繼續未完的志業!